2013年1月17日 星期四

英國移民政策

愚蠢的英國移民政策
英國《金融時報》FT 政治事務專欄作家 賈南•加內什


去年,英國首相大衛•卡梅倫(David Cameron)在一番搜腸刮肚之後,終於為他領導的政府找到了一個可信的故事。他警告說,英國捲入了一場“全球競賽”,只有最健壯的經濟體才能生存。目前這些令人痛苦的政策——削減支出、縮減福利、教育改革——都是最起碼的事,是我們在來自南方和東方的活躍對手面前保持競爭力所必需的。人們不妨把改革措施視為高強度身體鍛煉,而把首相卡梅倫看成在場邊勉勵的高級私人教練。

這一世故的敍述是由卡梅倫去年10月在保守黨大會上首次發表的,那是他為數不多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演講之一。如今他每次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幾乎都會提及這個主題,包括上周對他領導的保守黨-自由民主黨聯合政府的中期評審。即便在削減赤字和公共部門改革的範疇外,英國政府也已拿出政策來支撐其願景。例如,在推進國家的海外商業利益方面,英國的外交方面不再像過去那樣拘謹了。卡梅倫代表英國出口商訪問了中東,而下個月他將出於類似的目的訪問印度。同時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George Osborne)正試圖將倫敦建成人民幣的離岸交易中心。

然而政治敍述的問題在於,僅僅遵守其部分或大部分是不夠的。任何偏離都會被世人注意到,而英國政府移民政策對以上願景的偏離簡直令人髮指。

私下裏,一些部長級官員已經不再堅持一種明顯的狡辯,即,英國政府將歐盟(EU)以外的淨流入移民人數限制在每年10萬以下的指標,只是把那些低技能的工人擋在英國門外。他們接到了太多企業在投訴時反映的實情。他們知道,企業為了替非歐盟員工申請簽證,需要忍受令人痛苦的官僚程式,而且常常在付出高昂代價後遭受失敗。他們也看到高等院校(本質上是個出口產業)在吸引外國學生方面深受制肘。保守黨這個名義上信奉資本主義的政黨竟然要私營部門信任政府預測勞動力需求,一些通情達理的保守黨人承認對此感到難堪。

政府內部的移民政策批評者將該政策與擴建倫敦機場失敗相提並論。他們推動設立了企業家簽證之類的豁免。此外,政府還將試圖不延長針對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的移民控制,這兩個國家已在2007年加入歐盟。

然而那些試圖說服卡梅倫取消移民人數上限的人都被首相駁回了。作為首相他有這個權力,不過他至少不應該再說:“我們需要不惜一切贏得這場全球競賽”。他的意思顯然並不真是“一切”。在折磨他的保守黨右翼圈子中,這種虛偽更加明顯:這些人對供應方改革和放寬管制充滿熱情,卻偏偏不讓企業根據自身需要雇人。他們中有些人甚至為抑制移民找藉口,說這是一個照顧失業英國人的同情心之舉,這種基於“勞動力總量固定”謬論的觀點,似乎在某些遲鈍的後座議員聽來仍然有道理。

收緊移民政策與全球競賽言論之間的矛盾,不是該政策的唯一缺陷。這一政策的政治影響力也被高估了。在一份對保守黨2010年競選失策的研究報告中,阿什克羅夫特勳爵(Lord Ashcroft)這位保守黨元老總體上持批評態度,但否認了炒作移民問題會導致不同結果的看法。

以往的選舉似乎證明了他的說法有理。民調顯示人們對於移民問題確實始終持有十分保守的看法,然而保守黨在2001年和2005年競選中都打了移民牌,結果不但輸掉了大選,還弄得聲名狼藉,至今仍未完全擺脫“小家子氣”的惡名。就連卡梅倫這樣有現代意識的人也只是吸取了部分教訓:受歡迎的政策仍有可能失去選票——如果它證實了選民對一党品格的潛意識懷疑。相比之下,工党在移民問題上的立場可以轉向強硬,而不會損害其形象,該党領導人埃德•米利班德(Ed Miliband)正是這麼做的。保守黨根本沒有這樣的迴旋空間。

上個月英國財相奧斯本在曼哈頓學院(Manhattan Institute)發表講話時,將開放列為英國的終極競爭優勢。他誇耀道:“在英國政壇無論左右都沒有保護主義主張,這種主張在英國沒有市場。”他基本上是正確的,但不是全部。在貿易方面,英國確實比美國更加放鬆。英國對外國人持有關鍵資產的輕鬆態度令法國吃驚。然而英國在移民問題上有點神經質。

英國政府本來可以試圖消除這種神經質背後的種種錯覺:一位佔據了工作崗位的外來移民會以某種方式導致一位元英國人申請失業福利金;以西方標準來說,在英國的外國人比例高得反常;過去十年湧入英國的許多東歐人是英國的一場災難。相反,英國政府對勞動力市場訴諸高壓的保護主義政策。這在經濟和政治上都十分愚蠢,還削弱了它為自己編織的首個有說服力的敍述。英國政府可以信誓旦旦地談論全球競賽,也可以維持目前的移民政策,但無法同時做到兩者。

譯者/簡易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