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0日 星期日

強勢脫歐 團結了誰?

【觀點】強勢歐盟 團結了誰?
雖說不讓人喜歡,但有些首都還是具備了自身的政治個性。美國總統大選時,特朗普(Donald Trump)對「華盛頓」選戰的激烈程度絲毫不亞於與希拉莉(Hillary Clinton)的對壘。對於許多歐洲人來說,布魯塞爾(Brussels)是個政治人物——策劃歐盟這個始終不得以完整實現之夢想的官僚。這位漫畫人物剛剛上演的復活故事恐怕要讓《聖經.約翰福音》中因耶穌一言死而復生的乞丐拉扎勒斯(Lazarus)都相形見絀了。
2016年6月英國脫歐公投前夕,許多人感到布魯塞爾已開始衰敗。即便位列全球第三大市場的歐洲單一市場還尚未完全建立,歐盟始於上世紀90年代的兩個重大項目——歐元和申根區內自由跨境——已經陷入了不同形態的混亂。尤其是來自英語世界的經商者,被歐盟不靠譜的官僚主義氣得七竅生煙。管理不善使歐洲大陸陷入經濟疲軟、太多銀行資不抵債以及了無大型科技企業的困境。政治上,曾推動歐盟前行的法德聯盟已然崩潰,連曾經為了維繫歐盟而頑強奮戰的默克爾(Angela Merkel)也清楚表示,她的成功與布魯塞爾的那幫小矮子無關。
英國脫歐公投前,歐盟的人無一得以在公開場合下接近倡導留歐陣營,因為怕他們壞了留歐派的事;擺脫布魯塞爾是脫歐派的集結號。脫歐派獲勝的第二天,許多支持脫歐者興高采烈地預測其他國家也會步英國的後塵。英國獨立黨黨魁法拉奇(Nigel Farage)宣告說,歐盟是「一個已被拒絕的政治項目」。
如今,布魯塞爾重生了。兩個事件改變了一切:第一件,也是很有諷刺意味的,正是英國脫歐;它非但沒有毀滅歐盟,反而促成了歐盟的再次統一。第二件則是馬克龍(Emmanuel Macron)今年5月當選法國總統,這帶給歐盟新的意義。
相對於所有的鳴哀討論,布魯塞爾對於英國時運的驚天逆轉表現出了難以抑制的欣喜。作為一直以來歐盟的主要批評者,英國以最嫻熟的手法贏得了退出歐盟的機會,然而與其說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還不如說是用機關槍反覆掃射了自己雙腿。法拉奇的獲勝演說顯得與美軍入侵伊拉克後小布殊(George W. Bush)那條「任務完成」橫幅一樣幼稚;英國非但未能成為其他國家脫歐的引路明燈,反倒是英格蘭人製造的混亂嚇得荷蘭及法國選民選擇了親歐盟領袖,而文翠珊(Theresa May)要求實行硬脫歐的錯誤言論也促使歐盟其他成員聯起手來反對她。文翠珊宣佈6月舉行大選,以鞏固脫歐授權,卻丟掉了她在議會中的多數席位及她本人的信譽,並使關於英國最終留在歐盟的討論再度復活。
上個月,伴隨英國經濟增速放緩以及銀行紛紛考慮移師其他歐洲國家首都的形勢,首相文翠珊的脫歐談判團隊抵達了布魯塞爾,所有涉及脫歐的規則都對歐盟成員而非脫歐者有利。與此同時,與文翠珊所謂「達不成協議比達成不利協議要好」的揚言相對應的是,對歐洲出口佔據了英國對外出口的44%,相反英國佔歐洲出口市場的比例只有9.5%。達不成協議會是場災難。正如歐盟主要談判官員所指出的,文翠珊關於零摩擦脫離歐盟的保證不可能實現。部份英國人已開始嘗試重提留在歐洲關稅聯盟內部的想法。
看著傲慢的英國人在一個接一個的問題上侷促不安、高談闊論和逐漸向現實低頭,就足以讓布魯塞爾高興幾個月了——或許尤為如此,因為文翠珊將與歐盟談判的任務交給了三位脫歐派:約翰遜(Boris Johnson)、霍理林(Liam Fox)和戴德偉(David Davis)。
#歐盟 #布魯塞爾 #脫歐 #文翠珊
(本文為節錄,如欲閱讀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訂閱雜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