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抗議後 劍橋大學昨正名稱我台灣
〔記
者湯佳玲、陳慧萍/台北報導〕台灣主權在國際學術圈被矮化又一樁!英國劍橋大學博士班申請資料的「國別」欄中,將台灣矮化為「中國的一省(Taiwan,
Province of
China)」,中研院學者去函抗議後,劍橋大學一度態度強硬,堅稱我「並非是一個國家,中國才是唯一合法政府」;所幸,經外交部協助交涉後,劍橋大學官
網昨已恢復成「Taiwan」。
稱我中國一省 校方辯稱官方規定
中研院學者駁 牛津等校只寫台灣
中 研院生命科學組莊姓副研究員日前為其助理撰寫推薦信,發現劍橋的網路申請表「國別」欄位是「台灣,中國的一省(Taiwan, Province of China)」;中研院基因體中心特聘研究員陳鈴津因此代寫信函,陳述台灣是獨立自主國家,並非中國一省,要求劍橋更正。
劍橋校方卻回信指出:「英國並不認為台灣是個國家…我們必須維持台灣是中國一省的說法,因為這是HESA(英國中央高教單位)的規定,且目前不可能改變。」
學者們怒吼:「實在很侮辱人,我們要國家尊嚴!」中研院史語所副研究員張谷銘表示,既然是HESA規定,理應全英適用,但莊姓副研究員出示牛津大學與倫敦國王學院申請表,國別欄明確只寫「台灣」。張谷銘說,顯然劍橋不一定要遵守!
張谷銘並指出,英國對台免簽,但對中國並沒有免簽,「可見台、中在英國眼中是不同的,英政府自相矛盾!」
此一事件輾轉經由外交部交涉後,劍橋大學昨天更正了官網上對台灣的稱呼。
由於類似事件在學界層出不窮,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陳昭倫質疑馬英九總統在到處宣揚免簽的政績背後,換來的是「中國的一省(Province of China)」的默許。
矮化案例多 外交部稱肇因ISO
護台灣主權 學者籲提供申訴管道
張谷銘表示,台灣在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被矮化成「中國的一省」,「被當成是這樣,政府也沒抗議,是台灣人的悲哀!」中研院史語所副研究員祝平一也說:「期刊論文老被中國吃豆腐,又做白工,因為會算成中國的點數。」
祝平一等人昨天舉出個人在國際場合遇到台灣主權遭矮化的親身經歷,強調此事令學界很苦惱,主權一旦被矮化,政府沒發聲,別人就以為是默認!他因此呼籲政府,提供學界明確管道,知道受到矮化委屈該向誰申訴。
外交部發言人夏季昌則說,這問題存在已久,大多源於電腦系統採用ISO的國家代碼,因而將台灣列為中國一省,多數案例都沒有貶低主權的意圖,只因電腦系統外包給廠商,直接採用ISO國家代碼所致,只要民眾積極反映,或透過外交部正式交涉,對方多願意更正。
夏季昌並說,目前網站上至少有千萬筆資料不當稱呼我國,希望民眾和政府通力合作,只要發現任何矮化國家主權案例,都可以向外交部通報,外交部一定會全力交涉,要求對方更正。
劍橋大學首次發行債券英國《金融時報》 邁克爾•斯托撒德, 克里斯•庫金報導
一家中世紀學府昨天踏入現代金融時代——劍橋大學(Cambridge University)在其800年的歷史上首次利用公共債券市場(而非慈善募捐)募資。這所英國最為富有、歷史第二悠久的大學發行了價值3.5億英鎊的40年期債券,利用低收益率來為新成立的干細胞研究實驗室和研究生宿舍提供資金。劍橋大學在最新的上海交通大學排名中名列全球第五,過去它的開發項目一直依賴捐贈人的資助。財務總監安德魯•里德(Andrew Reid)稱,劍橋本可以直接資助這些開發項目,但“鑑於長期利率處於低位,現在似乎是藉款的大好時機”。該債券的定價比英國國債高出60個基點,市場反響良好。上週,劍橋大學由於“卓越的市場地位、擁有高額的流動資產和穩健的治理結構”,獲得了穆迪(Moody's)的AAA評級。發行債券的是劍橋大學的中央機構,而不是組成該大學31所學院中的任何一所。在不計入學院資產的情況下,該中央機構擁有26億英鎊的淨資產。劍橋是英國唯一一所十億英鎊級大學,它在2010-11年度的支出達到12億英鎊。數支養老基金一直流露出支持英國大學的興趣。 2010-11年度,這個備受尊敬的領域擁有230億英鎊的收入,盈餘達10億英鎊,扣除負債後的淨資產價值達240億英鎊。位於萊斯特的德蒙特福德大學(De Montfort University)2010-11年度支出1.5億英鎊,該校於今年7月發行了價值1.1億英鎊的30年期債券。“我確信以後將有更多的大學考慮獲得評級,進入資本市場,”蘇格蘭皇家銀行(RBS)英國及愛爾蘭企業債務資本市場主管拉塞爾•梅伯里(Russell Maybury)說。蘇格蘭皇家銀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和匯豐銀行(HSBC)是此次債券發行的承銷商。譯者/徐天辰
2009劍橋大學慶祝建校800周年
英國劍橋大學官網先前對台灣國別的稱呼為「台灣,中國的一省(Taiwan, Province of China)」,昨天恢復成「台灣」。 (取自劍橋大學官網) |
稱我中國一省 校方辯稱官方規定
中研院學者駁 牛津等校只寫台灣
中 研院生命科學組莊姓副研究員日前為其助理撰寫推薦信,發現劍橋的網路申請表「國別」欄位是「台灣,中國的一省(Taiwan, Province of China)」;中研院基因體中心特聘研究員陳鈴津因此代寫信函,陳述台灣是獨立自主國家,並非中國一省,要求劍橋更正。
劍橋校方卻回信指出:「英國並不認為台灣是個國家…我們必須維持台灣是中國一省的說法,因為這是HESA(英國中央高教單位)的規定,且目前不可能改變。」
學者們怒吼:「實在很侮辱人,我們要國家尊嚴!」中研院史語所副研究員張谷銘表示,既然是HESA規定,理應全英適用,但莊姓副研究員出示牛津大學與倫敦國王學院申請表,國別欄明確只寫「台灣」。張谷銘說,顯然劍橋不一定要遵守!
張谷銘並指出,英國對台免簽,但對中國並沒有免簽,「可見台、中在英國眼中是不同的,英政府自相矛盾!」
此一事件輾轉經由外交部交涉後,劍橋大學昨天更正了官網上對台灣的稱呼。
由於類似事件在學界層出不窮,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陳昭倫質疑馬英九總統在到處宣揚免簽的政績背後,換來的是「中國的一省(Province of China)」的默許。
矮化案例多 外交部稱肇因ISO
護台灣主權 學者籲提供申訴管道
張谷銘表示,台灣在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被矮化成「中國的一省」,「被當成是這樣,政府也沒抗議,是台灣人的悲哀!」中研院史語所副研究員祝平一也說:「期刊論文老被中國吃豆腐,又做白工,因為會算成中國的點數。」
祝平一等人昨天舉出個人在國際場合遇到台灣主權遭矮化的親身經歷,強調此事令學界很苦惱,主權一旦被矮化,政府沒發聲,別人就以為是默認!他因此呼籲政府,提供學界明確管道,知道受到矮化委屈該向誰申訴。
外交部發言人夏季昌則說,這問題存在已久,大多源於電腦系統採用ISO的國家代碼,因而將台灣列為中國一省,多數案例都沒有貶低主權的意圖,只因電腦系統外包給廠商,直接採用ISO國家代碼所致,只要民眾積極反映,或透過外交部正式交涉,對方多願意更正。
夏季昌並說,目前網站上至少有千萬筆資料不當稱呼我國,希望民眾和政府通力合作,只要發現任何矮化國家主權案例,都可以向外交部通報,外交部一定會全力交涉,要求對方更正。
劍橋大學首次發行債券英國《金融時報》 邁克爾•斯托撒德, 克里斯•庫金報導
一家中世紀學府昨天踏入現代金融時代——劍橋大學(Cambridge University)在其800年的歷史上首次利用公共債券市場(而非慈善募捐)募資。這所英國最為富有、歷史第二悠久的大學發行了價值3.5億英鎊的40年期債券,利用低收益率來為新成立的干細胞研究實驗室和研究生宿舍提供資金。劍橋大學在最新的上海交通大學排名中名列全球第五,過去它的開發項目一直依賴捐贈人的資助。財務總監安德魯•里德(Andrew Reid)稱,劍橋本可以直接資助這些開發項目,但“鑑於長期利率處於低位,現在似乎是藉款的大好時機”。該債券的定價比英國國債高出60個基點,市場反響良好。上週,劍橋大學由於“卓越的市場地位、擁有高額的流動資產和穩健的治理結構”,獲得了穆迪(Moody's)的AAA評級。發行債券的是劍橋大學的中央機構,而不是組成該大學31所學院中的任何一所。在不計入學院資產的情況下,該中央機構擁有26億英鎊的淨資產。劍橋是英國唯一一所十億英鎊級大學,它在2010-11年度的支出達到12億英鎊。數支養老基金一直流露出支持英國大學的興趣。 2010-11年度,這個備受尊敬的領域擁有230億英鎊的收入,盈餘達10億英鎊,扣除負債後的淨資產價值達240億英鎊。位於萊斯特的德蒙特福德大學(De Montfort University)2010-11年度支出1.5億英鎊,該校於今年7月發行了價值1.1億英鎊的30年期債券。“我確信以後將有更多的大學考慮獲得評級,進入資本市場,”蘇格蘭皇家銀行(RBS)英國及愛爾蘭企業債務資本市場主管拉塞爾•梅伯里(Russell Maybury)說。蘇格蘭皇家銀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和匯豐銀行(HSBC)是此次債券發行的承銷商。譯者/徐天辰
2009劍橋大學慶祝建校800周年
劍橋大學慶祝建校800周年
|
特別製作的燈光表演回顧了劍橋的歷史,並展望未來。
而世界各地多個教堂則在同時奏響為劍橋校慶專門譜寫的教堂鐘聲。
劍橋的校慶活動將持續一年,今年晚些時候劍橋將組織查爾斯﹒達爾文節和科技節,10月份還將舉辦創意節。
雖然學者們對劍橋大學具體建校的日期並不掌握,但劍橋認為以新學期的開始展開校慶慶典最為恰當不過。
劍橋大學在1209年由一批來自牛津的學者創利,當時的劍橋鎮只是一個集市。
800年來,劍橋名人輩出,著名畢業生包括曾推翻英國王室的克倫威爾、發現萬有引力的牛頓、提出進化論的達爾文以及當今物理泰斗霍金等。
劍橋大學所產生的諾貝爾獎得主人數超過世界任何其他高等學府。
目前劍橋大學有1.8萬名學生,年收入接近10億英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