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5日 星期四

川江觀察:英國如何消化中國的「大禮包」

觀察:英國如何消化中國的「大禮包」

中國總理李克強曾於2014年底訪問英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從10月19日起對英國進行首次國事訪問。Image copyrightGetty
Image caption中國總理李克強曾於2014年底訪問英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從10月19日起對英國進行首次國事訪問。
中國政府周二(13日)正式公布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訪英行程。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王超透露,習近平此行將訪問倫敦和曼徹斯特,出席英國女王主持的國事訪問系列活動,與英國首相卡梅倫進行會談並會見反對黨議會領導人,並出席倫敦金融城市長晚宴併發表演講。
對於此次中英高層訪問,兩國官方表達了非常高的預期。王超指出,今年是中英全面戰略伙伴關係第二個10年的開局之年,中英關係呈現持續上升勢頭,正面臨新的重要發展機遇。
英國財相奧斯本(Osborne)在9月訪問北京時說英國應該是「中國在西方的最好伙伴」,並且認為英中兩國合作將進入「黃金10年」。
從訪問前的預熱活動來看,雙方擬定的合作將覆蓋貿易、投資、金融、文化、人員往來等多個領域,涉及到非常具體的大型項目。如果這些協議在習近平訪英期間簽署,來自中國的「大禮包」可能在未來很長時間裏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影響英國經濟走勢。
然而,作為一個非常傳統的歐洲國家,英國是否已在法律、監管政策、市場標凖等方面做好凖備,來消化這份來自中國的「大禮包」了呢?

「複雜的十年」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亞洲項目研究員、華威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教授布思林(Shaun Breslin)接受BBC中文網採訪時表示,對於中國投資可能帶來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網絡黑客等潛在問題,英國國內存在一些擔憂。
同樣來自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的研究員夏添恩(Tim Summers)則對BBC表示,自己最關注的問題是,中英雙邊關係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英國如何在新的世界秩序中尋找到一種「正確的平衡」。
奧斯本訪華受到一些人權人士的批評。西藏流亡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在接受對中國政府持批評態度的著名記者默爾斯基(Jonathan Mirsky,梅兆讚)採訪時,將英國現政府對華政策說成,「就是錢,錢,錢。道德哪裏去了?」這代表了對側重經貿的英中關係的批評。
布思林認為,借高層訪問時和中國領導人談論人權問題,已成為一種幾乎固定的「外交遊戲」,中國領導人對此也已熟知。中國已對類似涉及自身「核心利益」的議題表示了強硬態度。他認為英國會避免在這次訪問中觸及這些這些議題。
夏添恩回顧說,過去5年,以卡梅倫會見達賴喇嘛為標誌,中英關係出現過一些尷尬時刻和困難時期,之後英國政府做了很多努力來扭轉雙邊關係。
夏添恩將未來十年的中英關係描述為「複雜的十年」。他認為,在人權、網絡黑客、知識產權等英國國內熱點議題上,英國政府必須找到正確的平衡處理方式。比如人權,不是不能談,而是怎麼談的問題。「簡單粗暴地批評效果肯定不好,對話可能就會好很多」。
中國總理李克強訪英期間曾遭遇西藏人權人士示威。Image copyrightReuters
Image caption中國總理李克強訪英期間曾遭遇西藏人權人士示威。
「複雜的十年」還體現在世界秩序的改變上。「中國正變得日趨強大。但在未來10年,中國還難以取代美國成為支配性的國家,全球也不會進入中國世紀。可能出現的局面是美國、中國、日本、歐洲、印度交替領先。中英雙邊關係也應該在世界新格局中掌握好平衡。」他認為。

英國利益

毫無疑問,經貿合作將成為此次習近平訪英期間兩國共同關注的核心議題。
布思林說,最近幾年,德國採取了非常積極的對華政策,也贏得了很多訂單。英國應該借鑒德國,在這方面積極追趕。
「除了奧斯本之外,事實上很多交通、教育、健康等領域的英國內閣成員都訪問了中國。這已經很說明問題。」布思林認為,英國正在努力從金融危機和政府財政緊縮中復蘇,非常需要增加投資,而中國正好提供了這些資源,現在的中國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工業產品出口國,還是重要的金融力量和投資者。
夏添恩也認為經貿合作是現階段中英雙邊關係的主要焦點。很多合作項目尤其是中國在英國的投資已展現廣闊前景,但還處於早期階段,未來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非常關鍵。
他闡述說,英國對中國投資人推出的投資項目比如高鐵、核電站以及工業園區都是長期性項目,對英國方面來講,要研究風險控制、需求前景等因素。必須考慮合作協議達成後,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有的投資項目會很見效,有的則可能遇到問題。」他認為,從環保、安全等角度考慮,並不是說只允許指定國家投資就能保證安全。政府應該建立相應的、正確的、統一標凖的監管體系並負責任地實施。可能有人說對某些國家的投資人來說,要達到英國的標凖很難,英國市場因此存在壁壘,這時候政府的責任就是在法律、標凖和監管之間找到「正確的平衡」,前提是管控好風險。
「英國應該傳遞的信息是,中國企業受限制的投資領域很少,相對於其他歐盟國家,英國市場更加開放。」布思林表示。
(責編:蕭爾)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