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英國省錢大作戰 - Less $$ can be more
朋友們,我們談點「前進英國省錢大作戰」。既然,我們稱這番「前進英國」的作為為「大作戰」(war),那可就不是一些花拳秀腿的「省錢點子」而已,而應該像日本公司或工場入口,揭示其作戰之方略、方針,並將它們展開成可運作落實的「執行步驟」:換句話說,最起碼要有三階層的運作之展開:「目的-目標」、「戰略」和「戰術」(Objective,Strategy and Tactics)。不過話又說回來,你這趟英國之旅,畢竟是以學習為主導力的,所以凡事要抓住主旨和重要的少數項目(譬如說,取得學位或証書,或許度一難忘的英倫蜜月),其他瑣瑣碎碎的許多突發事件,最好隨機應變。注意,安、健康和感情第一優先,「金錢」的要求上,是有時空推移上的相對性。
省錢方面,每人的經驗和所知道的,都可能很局部或容易他人,因此要自己有自己的準則和創意。
先談「目的-目標」 。我想,我們「前進英國」的目的,最需要先想清楚:我這趟遠行,究竟主要去遊學,去「開眼界,去體驗英倫的社會、人文、人情。史地、文物之美」,還是去進修拿學位,還是我們有雄心和野心,想利用這趟旅行,兼顧前述,兩全其美,「畢數功於此戰」呢?這需要深入探討,譬如說,像我的朋友30年前只拿一碩士,這樣,他以後的發展領域,就多半只能選擇非學術的。換句話說,我們出門前要多了解自己,到英國之後,找適合自己的才能和興趣的地方和領域去發揮。
目的決定之後,我們要利用現在方便的資訊計畫,到英國更要堅忍不拔地「抗戰」到底,非完成使命或任務不罷休。所以,我們要注意我們的健康,包括我們的情感,才有本錢腳踏英倫實地去奮鬥。讓我們了解,這世界上有許多遠比金錢更重要的,譬如說,你這趟「青春之旅」的種種體驗。不要過份追求短期的「省錢」之利,而犧牲許多「花錢」買「體驗」的機會。換句話說,我們要了解,我將來可能有機會賺進這筆花費的千百倍錢財,所以這趟旅行,譬如說,你參加每年的愛丁堡藝術節或環遊英國,去英國的著名文學家景點等,相關的「必要」的花費,絕不手軟,我想這是花小錢賺大「收益」,這可能才是你『這輩子』的「省錢」之道(我稱為life-cycle savings)。
在「戰略」層面上,譬如說,環島旅行,你當然應該充分利用你的學生身份,取得許多優待。甚至你如果沿途遭小偷偷錢,偷得「精光」,不用怕,我的經驗是,可以找學校幫忙,他們有制度可以協助你,讓你「全身而退」。所以說,定省錢的旅行戰略,最先要「知己知彼」,我們要多了解英國的資源。又譬如說,你或許可以規劃在大(長)假期,譬如說聖誕新年,去英國人家住(可以利用志工或宗教團體之介紹機制),跟他們交流,享受他們的招待,體會許多我們不知道的英國家常美食、友誼、做事方法。當然你的交換禮物,可以找台灣風土文物。
對於喜歡讀書或收集古董等朋友,到英國當然不可入寶山空回,因為許多東西都只有當時當地有才方便經濟地取得,即機會難得,相對便宜。這種例太多,尤其學校內的二手東西或地方的跳蚤市場,都有幾會出乎你意外。即使大出版商的,價格也合理,譬如說,我買本牛津版的Life of Johnson,價格只是現在台灣一般的平裝書價,不過它的「資訊完善」,是做學問不可缺的。
由於學習英文要花一輩子的功夫,我們應該將這當成戰略,希望跟英國人一樣好,這可利用的有效學習方式許多,多很經濟。我的經驗是,學校多有免費的課招待外國學生,雖然這與學位無關,不過它卻是了解英國文化之窗口,應善加利用,譬如說,我的英文老師教我將BBC的廣播一字不漏地聽寫出來。還有其他許多免費的公開資源,包括廣播和書報。你上導師面談課時,可採取「積極主動」,學年中請他們參加春節晚會,畢業謝師請印度料理等多經濟實惠。要多英國同學聊天,才知道他們的真正價值觀和技能本事,譬如說,我的同學有自己的摩托車車間自製零件,這對我而言,簡直是天方夜譚……我請教隔璧寢室如何釀酒…….。 最特別的,可能可以作地方政府等委託學校的專案,我們可以做中學,又有補助,譬如說我們到處免費旅行,目的是告訴郡政府,需要準備多少幼樹苗 來重種受虫愛的樹木。
在「戰術」方面,應該採取厚臉皮,凡事多問人,多向人請教,找打工等機會其實不難。我的體會很有限,主要善用我們的「作」「息」,不能閉門造車、苦讀,譬如說,我透過公私管道介紹,到麵包店、工廠、辦公室等地打工,多能讓我眼界大開,譬如說,西點麵包多樣,讓你眼花撩亂,又有許多「免費吃到飽」之機會。所以戰術之一是「不恥多問」打工機會,通常可碰到很多意想不道的產業和人物。
平常學校餐廳有折扣,我們應該多利用,這樣既可以真正了解「英國料理」。試想,你在台灣吃西餐打過折嗎?我當時的學生宿舍,還有水電免費的公用廚房設備,可以自行料理,這樣,省錢多多,而且共同進食是很重要的經驗,還可以向英國人討教,問他們如何善用 oven 來料理--這技能我們通常沒有器材,所以不知利用--又可能有機會跟許多朋友交流,譬如說,蘇格蘭朋友教我讀 G. Green的小說,希臘朋友教我希臘文發音,伊朗朋友送我正宗的『魯拜集』, 南洋朋友教我用整套香料……。當然,校內、校外的pubs和場劇等,多不可錯過。
置衣方面,如果你選用他們的一般產品,可能是物美價廉,我畢業後,試過倫敦的西服街,有點失望,主要是,現在倫敦等地,「外人勢力」甚大。一項原則是,衣食住行育樂等領域,多跟當地人所用的看齊,這樣可能比較容易取得享受服務高品質、合理成本之優點。交通費用方面,要打算盤。學生鐵路優待証等必不可少,也有許多免費或分擔車費的方式。
我認為凡到一新地方,都要享受當地人的理容服務,這,在英國,竟然可以找到「實習生」服務之機會,幾乎比台灣還便宜!還有許多商店在特定的時刻,產品都特別優惠,所以我們要善用。我還記得寫論文時,許多館際合作的服務,竟然都是免費的。也許要留意他們收的「服務費」,通常都價格不菲,所以,有些差勁的「公式」服務,能避免最好。譬如說,你的行李放在航空公司的倉庫多呆幾天,他們收你錢絕不手軟。反過來說,有的人可以善加利用我們的優勢,譬如說我的朋友去幫聯合國某單位開會當翻譯,這樣所賺到的,都能符合國際水準要求。
總之,我對"Less $$ can be more"的看法很簡單,即,就「目的-目標」而言,我們要將此次英國壯遊,當成是我們這輩子的「投資」。我有信心說,它的投資報酬率極可能是「千萬倍」(包括許多不可量化的好處),所以要勇於去「消費」。不過,我們的金錢、時間等資源都很有限,所以我們必須利用科技,善用經營管理方法,多搜集相關資訊,作計畫(包括預算),到現地現場時,多廣結善緣,認識多方朋友,他們通常會給最經濟有效的建議,「出外靠朋友」有道理。當然,我們可能每月或每季要有檢討,養成持續改善機制,譬如說,如果還有許多餘錢,我們可以作自己認為有長遠利益的投資。最經濟有效的省錢,是開始創造將來生生不息「生意」機會的投資和事業。
--
鍾 漢清
Hanching Chung (or HC/ h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