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7日 星期六

倫敦設計展 垃圾桶、路燈活起來

倫敦設計展 垃圾桶、路燈活起來

  • 2011-08-27
  • 中國時報
  • 【林欣誼、實習記者柯喬齡/台北報導】
  英倫風  ▲台北市立美術館26日舉行「倫敦超當代設計展」記者會,希望讓大家體驗倫敦的多元性及新舊交融的風格。(趙雙傑攝)

  英倫風  ▲台北市立美術館26日舉行「倫敦超當代設計展」記者會,希望讓大家體驗倫敦的多元性及新舊交融的風格。(趙雙傑攝)

 垃圾桶、路燈、汽車、電話亭等都是城市裡的尋常風景,但一群來自倫敦的知名設計師,卻能在這些平凡物件上施加魔法,打破框限,創造出讓人驚嘆的作品。台北市立美術館現正舉辦倫敦設計博物館策劃的「倫敦超當代設計展」,邀請時尚設計師保羅.史密斯(Paul Smith)、名建築師薩哈.哈帝(Zaha Hadid)等十五位當代英倫設計名家,打造屬於倫敦的創意風景。

 如保羅.史密斯以幽默顛覆日常,將他最厭惡的垃圾與最喜愛的兔子結合,設計出互動式兔子垃圾桶;沒有五官的灰色大兔站立手持垃圾袋,每當有人丟進垃圾,牠的耳朵就會閃閃發亮,令人莞爾。目前這款垃圾桶設置在倫敦柯芬花園與荷蘭公園。

 紅色鑄鐵電話亭為倫敦的經典象徵,但這些老舊電話亭已被手機時代淘汰,因此無印良品歐洲創意總監「工業設施設計工作室」(Industrial Facility),將電話亭改造為郵遞服務的小郵站,採太陽能板供電,使用者還可在亭內與郵局人員視訊對話。

 展場最吸睛的是一部超過六十年歷史的賓利汽車,湯姆.迪克(Tom Dixon)拆解這台經典車款,換上從另一輛牛奶配送車中取出的低污染汽車零件,呼應環保節能的潮流。

 此外,湯瑪士.海澤維克(Thomas Heatherwick)設計的樹枝狀路燈,把呆板的路燈變成張牙舞爪的藝術裝置;薩哈.哈帝以影片《倫敦市願景》向觀眾提問:在城市中應該如何生活,並以電腦模擬倫敦市容如何因不同決策而改觀。

 融合古典與前衛的設計重鎮倫敦,是工業革命的火車頭,也是普普文化、迷幻藥和龐克的發源地,兼具美學傳統及爆發力的次文化能量。因此,除 了十四件以城市為題的創作,另還藉由一千五百多幅影像與物件,展示一九六○年至今英國社會與設計發展,如一九六○年代瑪莉.官(Mary Quant)的時裝設計、搖滾樂與迷幻風潮,八○年代柴契爾夫人上台與罷工議題,到九○年代倫敦市容改頭換面等。

 倫敦設計博物館館長迪耶.薩德奇(Deyan Sudjic)表示,以「設計」為主題的展覽可以在台北的美術館展出,是向來把設計與藝術劃清界線的英國所做不到的,他直言:「下一個世紀的世界創意中心,肯定會由亞洲接棒!」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