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3日 星期二

訃聞版革命

人過50才比較喜歡看{紐約時報}的obituaries –以前一位老先生說過,該報他看來看去,它最有看頭。

這場所謂英國訃文版革命我倒是缺席:
「……. 我走回旅館房間,抱著訃聞界中心的四份報紙︰《泰晤士報》、《衛報》、《每日電訊報》和《獨立報》──啟示錄中的四騎士(譯註:在聖經啟示錄中提到「天啟四騎士」,意指人類的四大災禍──戰爭、瘟疫、饑荒和死亡)。我曾在紐約的圖書館裡賞讀過這些報紙,偶爾,我會在一個報攤上看到一份賣三到五塊美金,只好掏空皮夾裡的錢。我從來沒有在同一天四份報紙全部擁有過,或將四個訃聞版並排在一起,或在窗外傳來倫敦街頭的吵鬧聲中,貪婪吞嚥其中文字。這四份報紙鋪滿了我的小房間──這是個美麗的景象。一座宮殿形成了,英國的訃聞版是藝術的結晶。……一九八六年時,《獨立報》推出加了插圖的訃聞,以挑戰有好幾世紀歷史的《泰晤士報》,並以此稱霸倫敦。但《泰晤士報》不遑多讓,在《獨立報》推出訃聞的幾週之內,藉著以下兩個令人難忘的段落,埋葬了澳洲芭蕾舞家羅伯.赫曼,也埋葬了其他所有匍伏稱臣的舊訃聞︰

  他的出場奇特、詭異,也很駭人。他的人格特質也使他對舞團的衝擊既危險又刺激。
  他是個極易讓人轉性變節的同性戀者,可以使位於邊界的年輕男子轉向他的性向。他也具有毫不留情地在公眾場合令一個人難堪的能力。然而,許多人都會記得他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同伴……


《每日電訊報》立刻開始以促狹的訃聞作為反擊。兩年之後,《衛報》也加入了戰場。結果造成一場革命,訃聞的革命,震動了整個英語國度,也創造出一整個世代的粉絲。這場革命是以《獨立報》的訃聞形式為開端,接著,《每日電訊報》推出無所限制的訃聞文體作為競爭──同時,也包含這兩家報紙與《衛報》和《泰晤士報》對其主題人物的熱烈追逐。將近二十年之後,倫敦的訃聞無論在質與量上都仍獨領風騷。………」

(轉載自瑪莉蓮‧強森新書《死也要上報》,中文譯本由久周出版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
-----
紐約時報的:
http://www.nytimes.com/pages/obituaries/index.html

沒有留言: